2017年以来,米林县围绕“一个率先、两个重点、四个同步”的脱贫攻坚战略布局,采用“五个结合”精准发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坚持脱贫攻坚与党建引领相结合。实行书记“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以党建促脱贫,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员+能人+基地”等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整合强基惠民为民办实事经费332.5万元,各级派驻单位投入资金198.56万元,党建专项经费投入40.3万元,实施党建扶贫项目28个,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村“两委”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带头、村民积极参与到围墙改造、牲畜圈棚改建、整脏治乱、绿化美化环境中,提升了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脱贫攻坚与易地开发相结合。投资1.14亿元,在林芝市、米林县及米林县各乡镇重要地段、主要位置开发10个易地扶贫项目。投资7130万元在林芝市永久片区、尼洋河幸福小区建设具有藏式风格的商务旅游接待中心、精品客栈,商务旅游接待中心,预计2018年年底将建成。精品客栈客房已运营,门面房正在招租中,客房实现年收益35万元。投资2947万元在县城实施易地开发项目5个,目前4个项目已建设完成即将投入使用,将产生经济效益175.48万元。投资1268万元在卧龙镇、羌纳乡、丹娘乡实施商服用房建设,羌纳乡商服用房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年收入62万元。
坚持脱贫攻坚与边境小康村建设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两清一建一拆一改一补”的要求,把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与非边境村建设结合起来,着力解决43个边境村和23个非边境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43个边境村总投资9.38亿元,非边境村建设资金通过采取“上级争取、援藏投入、县级安排”逐步逐年落实。建设内容主要为房屋新建改建、给排水管网、人畜分离、道路硬化、围墙新建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43个边境村建设已开工24个,总投资2.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2亿元,完成投资1.06亿元。23个非边境村建设,市政府解决2000万元,县财政安排1500万元,援藏计划投入4200万元,建设9个村,目前已开工建设4个。边境小康村建设和非边境村建设同步实施,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
坚持脱贫攻坚与社会帮扶相结合。机关干部实行“211”对口脱贫帮扶模式开展帮扶,筹措结对帮扶资金69.3万元,实现了帮扶全覆盖。全县驻村工作队67个268人,落实帮扶资金198.56万元,捐款捐物折资53.5万元。同时,各驻村工作队帮助村(居)、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劳务输出,实现劳务收入500余万元。36家企业及合作社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23个,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2000元。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支持全县脱贫工作。
坚持脱贫攻坚与提升“十项工程”相结合。投资2432.21万元实施了6个水利项目,使米林县偏远贫困地区农牧民喝上了干净水;安排350万元,解决了边境一线朗贡村通电问题;投资3.1527亿元,对107个自然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升级;投资3.62亿元,实施了5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3个乡镇6条农村公路改扩建;投资2050万元,完成了全县8个乡镇幼儿园、完全小学建设,德吉新村和巴嘎村村级幼儿园已建成使用,11个村级幼儿园正在建设中;选派农牧民科技特派员134人,开展农牧民技术培训4期230余人次;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对9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化建设,并对卧龙镇普龙村等12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安排村医131名,投入66万元给村卫生室配置了医疗器械,加强对村医的培训,提升了村医的看病能力,方便了群众就医。大力推进合作医疗,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17803人。